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男人生活 角色擔當

星島進修生活2012年8月專題
男人生活角色擔當

文/余婉蘭
圖/余婉蘭、被訪者提供
勞動是人的本能之一,連古時美洲印第安部落的少數民族也深明,每個人為了生存,必須勞動,這是一種自然的精神,懶惰的人不會受到尊重。
工業革命開始,產生現代僱傭關係下的「工作」,工人受資本家聘用打工,與機器同步,日做夜做,進一步帶起社會發展,推動經濟,隨之而來,催生許多與「工作」有關的歷史,包括工人暴動、爭取工人的權利、訂下勞工法例等。
到了現代,工作對人的價值更成為哲學性,人類存在的課題之一。
由「勞動」延伸至「工作」這概念,男人在當中的傳統角色沒變多少。父系社會裡,男性既懂創造工具,又擁有開創新面向的能力,因為其體能與力量佔上風,為家中帶來大部分食物,男性被附予的社會形象,從「勞動力」表現出來;到了現代,表現男性的積極上進、有擔當、頂天立地的特質,自然離不開「工作表現」與「事業」;女人擇偶條件,「上進心」必定上榜。
雲南摩梭族母系社會的男人被默許游手好閒,終日無所事事,這說明了不同文化傳統、社會背景的孕育下,男人必須勤奮上進、男人必須工作養家並不是奉旨、不是天生,那些「工作表現」與「事業」,又是性別定形的產物。
環觀四周,男人老狗唔做野,多的是。
他們會怎樣解釋自己呢?
他們的決定,會否反映現代意義下的「工作」,又來另一波發展?

現代有閒階級

「一個人支出可多可少,我選擇花少一點,才可以不工作。」

「你選擇了不發達的夢,就在生活上有所妥協。」

「世界上總有些人無所事事,有些人拚命工作,社會才有闊度。別人說,品味本身好無聊,沒有物質意義,但沒有品味的地方更無癮,世界上,需要由一些無所事事的人去品味下嘛。」

「二世祖應該有二世祖的功能,不一定完全無貢獻,他們有錢,支持文化藝術,抱政治理想,這些貢獻,只有二世祖才做到。為生活勞碌的人做不到,將眼光放闊一點,人有不同的生活選擇。」

「社會上閒情逸致的感覺,需要由無所事事的人製造出來。」

一個有個性的人,才能說出類似金句的宣言,讀比較文學出生的李廷弘(Raymond)是一位有趣的人。

Raymond
說他不喜歡「富三代」這三個字,也不願意理直氣壯承認自己是富貴人家,不過家境不賴,由小到大都沒有憂慮過錢財,他說,省點吃喝,足夠支付他一輩子毋須工作的生活。四十六歲的Raymond曾任短暫大學講師,後來因為討厭大學內政文化,索性劈炮。過去偶爾替友人做點翻譯,也有在《Jobmarket》寫點專欄,孩子剛出世,現在他全情投入照顧孩子。

一個男人,大半輩子沒有好好地工作?他說:「我半世人在大學度過,人變得不想搵錢,離開大學後,決心選擇這種生活方式,適合自己的性格嘛。」他說家人對此寬容放縱,自已讀文學,弟弟學音樂,齊齊進入「搵唔到食」的領域,一同「不事生產」。但當聊到現為伯樂音樂學院古典音樂演奏系鋼琴導師的弟弟李廷強常在世界各地演出,事業有成,拚博上進,Raymond幽幽地說一句:「他很努力。」

誰偷走了打工仔的時間? 
Raymond三十多年在外國生活,去年剛回香港定居。他說,外國人賺錢為了放工後的生活,大部分香港人工作為了賺錢,而賺錢為了賺錢。「香港人普遍認為外國人懶洋洋,但香港人呢?工作到深夜仍不肯下班,時間貢獻晒比公司,沒有生活。」

在沒有最高工時立法的保障下,香港許多工作名義上是八小時,但超時工作已成慣性,比「過勞死」聞名的日本工時還要長。會計師、教師、保安洗碗等行業都是重災區,演變至打工仔連準時放工也帶罪惡感,一天的時間被偷得光光。

Raymond所言,香港人工作忙碌,有的甚至忙到除了賺到錢以外,什麼也不懂,簡單至日常生活,複雜至孕育文化,通通沒空閒浸淫。他說:「需要放下錢,才有時間認識文化,忙到連坐下看本書也沒有時間,賺錢後,放假只能去巴黎買名牌手袋。像我身邊從事金融業的朋友,回家腦袋裡繼續想股票行情,生活苦悶,越工作就越唔識駛錢。」 Raymond以劈炮換回時間,他指,大部分人工作的意義就是工作,何謂工作意義呢?他認同工作的勞動價值,但今時今日,勞動力異化,人們普遍為了錢出賣勞動力,無法於工作中實踐自我。他說,他不願為錢奔波勞碌,天生不好爭權奪利,更落得清閒自在。

有閒階級 讀之品味
封建時代的歐洲與日本,曾出現一群有閒貴族,因其社會地位高,擁有經濟特權,大條道理不事生產,他們甚至認為「工作」是有損體面,而養尊處優、品味生活、學習禮儀、消費作樂才是榮耀、值得尊重的事情。到了今天,特別是香港這一塊辛勤之地,有閒階級旋即被冠上「二世祖」、「懶惰」之名,Raymond作為現代的有閒階級,又怎樣看待自己呢?
「但我換來了自由。如果看書也算懶惰的話,那我不在乎你說我懶惰啦。我可以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地看書,通俗、經典、哲學、文學,咩都看,唯一不看八掛雜誌;如發現有趣的題目,盡情做資料搜集,由於沒有時間限制,不工作,我擁有思想上的自由。」

Raymond說他受比較文學的思維訓練,喜歡「閱讀」生活一事一物,「我記得第一課教授教如何Read一間書店,原來什麼也可以「讀」,看書店,解讀設計;看股市升跌,解讀股市結構。舉一個例子,全世界都將拆掉馬路上的欄杆,但看香港剛好相反,因為香港交通規劃屬控制型,為方便管理,怕交通意外負上責任嘛。由此了解官僚機構的想法,更了解社會深層結構,有趣極了。」Raymond比打工仔多出一半的時間,自然可將生活一點一滴讀個透徹,所以看他的專欄,廣泛而細碎,大至由畢卡索展覽看本地藝術教育、從電影看飲食;小至嬰兒汽車座椅、肉的烹調時間,無一不可讀。

父親對兒子的說話
「假如兒子問你,爸爸,為什麼你不上班?」
「懶惰的回答,告訴他,爸爸退休了啊。」Raymond再思考一會,又說:「我會告訴他,爸爸不一定要返工啊,人生可以有許多選擇。」

「將來你兒子也可允許不工作嗎?」

「我沒有錢留給他啦,要看他能否過日子,能過日子,做什麼也行。」他思考一會,又解釋:「人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將得到什麼,將失去什麼,人最痛苦莫過於做了選擇卻接受不了它。想賺錢,工作加班時又埋怨沒有時間,永遠無法安於選擇,不是太痛苦了嗎?」



全職湊仔公

蔡建誠(Franklen Choi)的家裡播放古典交響樂,貓兒慵懶地躺在鋼琴旁,一歲半小女兒在大廳中央繽紛的兒童樂園亂走亂動,四歲兒子掏出昨天在排檔藝術嘉年華會砌的手工仔,解說一番。是日早餐是自家製烤麥麵包和混搭果醬,他讓記者也嚐一點,非常健康美味。Franklen說第一次讓記者登門造訪,家裡有孩子會特別亂,連聲說不好意思。

桌上的早餐尚未收拾,一會兒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來電;兩個小鬼三不五時需要大人的注意力,Franklen忙着應對;訪問中途,忽然記起十二點得煮午餐,然後帶兒子上幼稚園,一心幾用。一個上午,他忙碌極了,但自有男性的鎮定在,加上累積四年全職父親經驗,忙亂之中,駕輕就熟。

男人 煮飯湊仔?!
二零零七年太太生第一胎時,Franklen決定擔起煮飯湊仔的重任,因為當時太太事業發展前景較好,年輕時讀過女性主義,心想沒有理由先讓女人犧牲事業。商量過後,他決定放棄政策研究員的工作,在家邊當全職父親,邊完成博士學位。Franklen說,本來心裡就很想照顧兒子,不想假手於菲傭,寧願犧牲一份收入,節省點,換回親子關係。

當全職父親,一天的生活是怎樣?原來不比在外拚搏輕鬆。
Franklen說,每天替孩子準備三餐加兩次小食,間中補奶;大兒子出生以來,一直餵母乳,早上餵一次,中午母親從公司回家餵一次,偶爾Franklen帶著兒子到太太公司餵母乳;每天得陪孩子玩,晚上十點前才完成當天家務,休息一會兒;晚上寫論文,十二時靈感才來,寫到兩三點,睡覺,腦袋的摩打一開好難關掉,兒子每隔一小時醒來一次,貓兒跟着喵喵叫,斷斷續續睡一點,靠每天下午時與孩子睡來補一點眠,湊合一天才睡三四小時。Franklen說,這種生活過了三年,全職父親需要的精力不少,再加上讀博士,那時一天當作四十八小時用,有點瘋狂。

Franklen看記者流露「那真不容易啊」的眼神,連忙補充,男人當全職父親,靠女人才成事,幸得太太全力支持,她在工作掙錢之餘,分擔許多家務。「社會必須給予家庭照顧者的認同與尊重。」他特別尊敬女人,也特別不滿定型的性別分工,誰說照顧工作容易?技巧、耐性和時間缺一不可。誰說女人天生就得硬食家庭照顧的工作?男人也可以自願加入行列嗎?

無償工作,也是工作
現代女人可追求事業,但不可扔下照顧家庭的責任,不想請外傭的話,得承擔雙重負擔(Double Burden),兼顧不了,先放棄事業吧;而現代男人得有男人模樣,事業為重,家庭經濟支柱者,他們自有其男性的負擔,至少贏回社會尊重與地位。Franklen認為,家庭性別定形間接影響了社會的性別分工,進而影響性別地位,社會尊重等。既然男性是既得利益者,先放下包袱,發聲吧,高舉照顧工作的重要性,但他率先面對男人老狗唔做野的「社會指責」。

去街市買餸時,女小販對Franklen說:「你太太真幸福,有個咁好的老公。」男小販則說:「你太太真唔話得,出去搵錢養你。」後來他們會說:「男人最好都係搵返份工啦。」通常Franklen回答:「照顧孩子就是我的工作啦。」對啊,這是無酬勞動,社會基本勞動力,對社會貢獻良多。英國智庫組織「新經濟基金會」曾發表過一份工作的研事報告,指出工作應該分為「有償工作」及「無償工作」,前者是指一般認知的打工賺錢,後者則包括家庭照顧或社區義務工作,然而,目前主流社會明顯忽略「無償工作」的巨大貢獻,它既沒有收入,也沒有社會認可。

所以,有些親戚朋友並不理解Franklen這決定:「男人為什麼不出去工作呢?男人始終要賺錢養家啊!」甚至曾經他向一位朋友傾訴,說自已想做兼職工作,但社會環境轉變得好快,擔心無法適應,朋友劈頭一句:「你係咪養懶左?」Franklen坦然當時有點受傷,「我們成為經濟依賴者,沒有收入,沒有自主權,等太太給錢,有時會焦慮不安,心裡不太好過。」社會從來沒有相關的思維訓練,男女性別定形僵化,男士的心理調節非常辛苦。Franklen每天試着調節心理,做回實事:推廣家庭性別平等運動、參與社會事務、教育學生、認真與子女相處,重新找回男性「事業」以外的自信與尊重。

將來會重返職場嗎?Franklen幽幽地說了一句:「將來會,等他們再長大一點,但我知道我將很不捨得。」然後,他看着兩個孩子,表情有點無奈,也有點傷感。Franklen希望社會鼓勵兼職工作形式,讓家長維持到收入之餘,同時亦可照顧家庭。
 
Franklen的網站「原續父職
http://continuum-fathering.blogspot.hk


邵家臻  唔返工」之四面觀
拒絕「我要做好哩份工」
邵家臻認為,後生仔唔肯打工以兩種面貌出現。第一種是他們讀不成書,工作不成,玩不起成人遊戲,於是發爛渣,唔玩啦。主流社工界及政府齊齊評價這群後生仔缺乏社會資源,便以展翅計畫、電腦課程、人際溝通班去「進修」他們;另一班人根本不屑玩這場遊戲,邵家臻以搞社運的八十後為例子:「菜園村那一群年輕人,陳景輝、周思中,讀很多書,卻不願做主流工作。他們認為,即使你月賺八萬又點?我不屑將整個人生賣比一份工,沒有生活、喜怒哀樂、自由意志,只有機構意志、蕭規曹隨、以不擇手段去賺錢、壓擠員工、欺騙消費者,好叻咩你地?他們最不屑這種沒有想像的人生。」
工作率先背叛你
邵家臻回憶起父親那一代,人一世就做一份工,工作令你對它忠誠:「我爸爸是九龍巴士的維修員,工作了三十多年,不升職、庸才一點,沒有關係,半輩子努力養活一頭家;至於我們那年代,屬於輸送帶式就業,一畢業,立即順滑銜接工作。今天呢?不是我們改變對工作的期望,連工作也改變了我們的期望,現在工作不需要你做一輩子呢,比兩年合約你,重新做一次評估,short term的工作帶來short term的關係,成個世界都short term晒,連一部錄音機都唔指意你用五年。昔日工作給予的滿足感,包括賞識、忠誠,通通喪失,窮得只剩下錢,所有員工都可有可無,焦慮極了,一直活在「挨」的狀態中。」

去專業、去工藝 工作的意義?
人是尋找意義的動物,現代工作還能回應馬斯洛人本主義人格發展,自我實現的追求嗎?邵家臻表示:「今時今日,社工只負責執行指引,沒有做到社工的專業工作,看吧,醫生、教師都毋須判斷與創造,執行上級的指引即可。專業人士齊齊做許多不務正業的工作,社工搞閉幕典禮,護士搞嘉年華會,教師就搞形象、包花紙的工程;另外,香港已經沒有傳統民間藝師,工藝都需要時間浸淫,學了就跟你一世,它與工作價值關係密切,但現在大部分工作都不含工藝。人是尋找意義的動物,工作沒有意義,就從工作外尋找意義,例如我做社工,放工後投入心力研究家族史、攝影等偏門而專注的興趣。」

有為男人的定義?
「事實上,香港人好勢利,其實只要你有收入,哪管你做地產經紀,炒樓投機,搵到錢就得啦。大家都知道工作沒有意義,所以對有為男人的定義,與其在於其職業,不如在於其收入。好了,男人們先解決角色問題,處理好現實,付足家用,搵到食,再處理人生理想吧。但看啊,現在有一大班男人產生中年危機了,無得放工,與監獄有咩分別?」

「每個人都需要身分座標,與世界交往,讓別人看見自己,但這座標是否再以工作為主導身份呢?我是邵家臻,浸大社會學系講師?主導身份變化可否更大?能不以職業為座標嗎?例如,我是邵家臻,我養貓,穿annes 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