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一華一世界

08-09進修生活興趣小組

一華一世界

文/余婉蘭
圖/PMpmchiu1030@gmail.com)、被訪者提供
  





日式花道,以花草枝木表現生命常態,接納萬物枯榮,也容納生命的百川之貌,所以不像我們平時所見到的插花作品,一味萬紫千紅或搶盡眼球到底。猶記得訪問後,梁偉怡(Verdy)即場創作了一個具秋意的作品,斑馬水草像被風吹折,射干葉尖泛黃、靜枯,紫掌如人,昂然站立。將天、地、人、季節和大自然萬物的常態濃縮於此,從旁觀賞,那一刻,久久不能言語。



Verdy是日本華道家元池坊華道教授,現為花道館創作總監。之先,翻查他的資料,想像盡是脫繮,他在大學學院教授深奧理論,也從事攝影或錄像等多媒體藝術創作,工作與創作離不開電腦。見面時,不是穿唐裝衫或瘦瘦弱弱,眼前的他雄糾糾,陽剛味十足。眾多落差一下子聚合在他身上,直至他拿起剪刀和花材,屏氣凝神,展示花藝,才變為常態。他笑說:「估你唔到,所以咪好玩囉。」來跟Verdy學習花藝的,不止女人,也有許多男士,公司老闆,已結婚中年男人等等,也別擔心天份或藝術細胞,Verdy說:「每人各有特質,各有心中的美,表現出來的花藝才有各種個性,這是日本花道的精神之一。」


花緣
在從前,對於花或植物,Verdy並沒有任何感應或興致,如同眾多香港人,終日與電腦為伍。原來,他投身日式花道的緣起,竟有點類近感應或開掣,啪一聲,他就被吸引進去。
事緣某次他到
台灣鶯歌陶瓷老街漫步,經過眾多賣陶瓷、盛器的小店,看到各種器皿都三三兩兩地插上花,隨意,但生命力十足。別人看陶瓷時,他觀賞花,駐足良久。「後來我曾想像自己能否做到,原來即使買來相同的花材,照版煮碗,我都無法做到,我看見自己的局限性。」Verdy回到香港翻查資料,才知道他在陶瓷老街所見到的,正是日本花道
華道本源
日式花道也分有許多流派,小原流、草流月和池坊等,其中池坊為日本花道的根源,既將歷經五百五十年的傳統完好地保存下來,也將傳統與現代結合,發展出與時並進的花道技藝,令日本花道生命力不絕,所以Verdy在眾多流派之中,選擇學習池坊花道,全情投入研習之路。

Verdy研習並沒有誇張,日本池坊中央研修學院是花道教育的殿堂,學生得如同研究院的形式研習花道,只招收有一定水平的學生。Verdy在香港學習池坊花道三年後,正式前往中央學院學習,每年四次,每次研習五天,朝九晚六,由花道基礎開始,不敢跳步或走捷徑。「池坊日式花道是歷經五百五十年歷史的藝術,這五百五十年裡,每天都有一群人在持續研究和將之發展,它是豐富的文化遺產,學兩世都未夠。聽說,在池坊學院研習的學生不少是上一輩日本人,他們研習花道十多年,謙虛認真,身上最為顯現日本傳統文化與修為,Verdy深受感染,所以他堅持每年到池坊研習,不間斷進步,也從不敢輕視這門技藝。


內化 修行
日本花道之中,「立花」為最傳統,也最為突顯日式花道的精髄,眾多日式花道流派早已經喪失此傳統花藝,而池坊仍然保留。「立花由九或七枝主枝組成,表現了一自然地勢景觀,有遠山近水,山巒村莊等。看由花器而上的水際位為一,向上生長,才開始異化萬象,如同佛教『由一生萬象』的宇宙觀。所以立花表現了世界的縮影,一華一世界,一組花代表一個世界。」池坊花道所透現的宇宙觀,以至對自然萬物的尊敬,欣賞其變化不止的面貌,以此修煉並提升個人的生命質素,此才謂之「道」。
所以Verdy說,香港人學習日本花道的衝擊會很大,香港人懶勁、認叻,走精面,喜歡講課程目標,計算「學完得到啲咩」。但Verdy在日本研修時,看到日本同學富裕的或年長的,都放下身姿,虛心學習,對技藝要求固執得很。日本花道作為一門藝術,老師不會告訴你完成課程後,你會得到什麼。你得到什麼,都由你自己決定。「我才終於知道日本文化、設計或花道為何能發展到「藝」的層次了。Verdy在學習花道時,不止技巧及美學有所增進,也同時將這種日本人的精神面貌內化。

花道館有一紀念池坊
550周年的花器,名「同心結」,這種結另有一名字,為「絆」,意思為聯繫、承傳。Verdy說:「花道的作品無法保留,它不像攝影或雕塑,可以回顧作品,欣賞,從中學習技巧。花道是靠人才能流傳下去,沒有人,這門藝術就會死。對於池坊花道而言,師生、朋輩關係非常重要,所以這「絆」甚至可以追溯至550年前日本池坊花道的祖先。」這門藝術盛載之廣之深,聽來,又是久久不能言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